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十三五”全面应用北斗产业,构建“大数据地球”

发布时间:2017-01-06     浏览量:

最近一个月,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风云四号A星等两颗颇有看点的卫星升空,至此,我国航天2016年发射次数达到24次,再创历史新高,跃居世界首位。这折射出我国卫星产业已进入了发展加速期。而从未来产业规划看,该细分产业还将迎来重要政策扶持。

01.png

国务院近期印发的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显示,相比“十二五”期间,《规划》对我国北斗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出了更全面细致的战略部署。《规划》明确指出,要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产业,进一步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主体功能完备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足我国各领域主要业务需求,基本实现空间信息应用自主保障,形成较为完善的卫星及应用产业链。为了实现该目标,《规划》明确指出:第一,要加快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提升卫星性能和技术水平;第三,要推进卫星全面应用。

具体来看,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指出要构建星座和专题卫星组成的遥感卫星系统,加强地面系统建设,构建“大数据地球”;实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建设卫星导航空间系统和地面系统,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高精度全球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将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遥感卫星等建设。在提升技术水平方面,掌握长寿命、高稳定性、高定位精度等能力的卫星应用平台技术以及突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有效载荷技术、有序推进中小微卫星发展等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卫星性能及技术环节的主要提升方向。

而相比上一个五年规划,《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卫星的全面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统筹军民空间基础设施,完善卫星数据共用共享机制,加强卫星大众化、区域化、国际化应用,加快卫星遥感、通信与导航融合化应用,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北斗+”应用模式。

其次,面向防灾减灾、应急、海洋等领域需求,开展典型区域综合应用示范;面向政府部门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需求,开展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海洋、边远地区等的卫星综合应用示范。

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武汉依迅推动“互联网+北斗”应用行业的深入发展,打造空间信息消费全新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武汉依迅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生产和运营服务,是中国卫星导航领域十大产品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之一,依迅驾培行业监管和企业应用平台是全国五家交通部认证平台之一。

“互联网+北斗”技术应用

武汉依迅也在抓紧布局“互联网+北斗”业务,确立“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精准农业”四大核心领域,进行重度垂直化运营和应用性集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平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将大力推动研制整合导航定位、卫星通信、卫星授时及多种传感器的多功能卫星应用终端,提供先进的行业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

不仅如此《规划》还将推进商业卫星发展和卫星商业化应用,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建立“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而在该方面,《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也提到,将继续开展北斗全球系统建设,计划于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方面,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以及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而其中就包括统筹规划军民卫星研发和使用。

上一篇北斗加快发展,2017年计划发射8颗导航卫星

下一篇微距镜头拍摄下的雾霾,真相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