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打破美国GPS的垄断,武汉有一群工科生努力了快20年

发布时间:2020-07-14     浏览量:

天上的53只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武汉的400辆货车。

它们运输的,是新冠疫情期间武汉每日产生的医疗废料。


这些废料携带着新冠病毒,运输过程中稍有不慎造成泄漏,就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


在密闭传感器的指挥下,只有北斗导航系统“看”着车辆开到政府规定的医废垃圾焚烧厂,车身后方的斗车才能够被举起倾倒。精密的设计确保万无一失,让这座已经被惊恐透支的城市有了安全感。


而这一切,最初来源于17年前,几个工科男生的好奇。


01

好东西?拆!


男生们围坐在一起,仿佛某种宗教的乞灵仪式。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只不起眼的黑盒子。最幸运的那个家伙小心地拿着螺丝刀拧去盒子外面的银色螺丝,没机会插手的其他人在旁边屏气看着。


让他们格外投入的原因很简单:这只其貌不扬的盒子,市场价格超过2000元。在21世纪初,这相当于城市工薪阶级两个月的工资。


1994年初,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完成了24颗卫星的布设。按照美国政府的承诺,GPS将开放给公众使用。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践行承诺,将定位精度达到平均6.2米的GPS定位服务,向全世界公众开放。


641 (1).png


1983年,一架韩国波音747客机误入苏联领空被击落。受此影响,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宣布,一旦GPS建成将开放给公众使用。图为悲痛欲绝的遇难者家属。


但使用GPS定位系统,代价是昂贵的。价值超过2000元的黑盒子就是接收GPS信号的终端。


螺丝一颗颗拆除,盒子里面的器件被一个个拿了出来,几个人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刚才的亮色。


“这哪值2000啊!”


工科生的眼睛就像是X光,当一个电子产品被拆成了一个个元器件,它的价值对于工科生而言谈不上秘密。


元器件都摆在桌子上,大家对于成本的预估很快达成了统一:市面上的GPS定位器成本不到500元。但它的利润率竟然接近400%!如此高的利润,产品在市场上还供不应求。

理工科的价值不在于发现问题,而在于解决问题。


他们很自然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门路——自己造。


2003年,武汉光谷,在焊枪明灭的火光中,几个工科男带领一家叫做“依迅科技”的小公司开始起步。


641 (2).png

                                                                                                  依迅公司早期生产的GPS定位器。


02

亮一下,暗一下

与焊枪一同明灭的,是货车司机的烟头。


楼上的公司在焊接一批新的定位器,楼下的司机们已经开始了焦急的等待。


常常是产品的电路板还没来得及冷却,就已经躺在车上颠簸着发往全国各地。


依迅科技生产的这款产品叫做GPS ONE。它基于美国高通公司的技术,可以将GPS的卫星定位和CDMA的基站定位结合起来。



GPS定位技术高度依赖卫星信号,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当使用者进入室内或地下这种卫星信号较弱的区域,GPS定位就遭遇了盲区。


但这些地方是有电信信号覆盖的。


利用“三点定位”的原理,电信基站和GPS信号相互补充,协同起来,就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定位。


641 (3).png


                                                                                                   基站三点定位原理图。

GPSONE的价格也足够美丽。


这款堪称技术迭代的产品,价格还不足900元。


有了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不需要同时代电视购物里那种聒噪的营销,依迅公司的GPS ONE是不愁卖的,这把公司送入了一段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是生猛的,但黄金时代也是会贬值的。天上的云,半明半暗;焊枪的火,一亮一灭。当“明亮”变得“暗灭”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世界上所有的电子硬件产品都逃不掉一样东西的钳制——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他预言,每隔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同样价格可以买到电子产品的性能就会翻一倍。


换句话说,同性能电子产品的价格会在这个周期内降价一半。


对于GPSONE而言,摩尔定律就像煤油灯燃烧时附着在玻璃壁上的黑渍,只会越积越多。


在摩尔定律的左右下,GPS ONE的市场价格逐渐打折。


更重要的是,由于GPS定位价格直线下滑、产品存在隐私隐患和商业模式不够清晰等多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宣布,停用旗下的CDMA定位服务“定位之星”。


这对于GPSONE的打击有如釜底抽薪。中国的2G网络分为GSM制式和CDMA制式,只有电信和联通的部分号段,向市场提供CDMA制式的服务。


这两家运营商关闭了定位之星,GPS ONE的技术优势随之消失。依迅公司陷入了困境。


像所有的技术型公司一样,一旦陷入困境,依迅只能作为一家提供技术外包服务的“打工仔”勉力维持。


这段经历耗光了依迅所有的原始积累,前路再度扑朔迷离。


641 (4).png


武汉依迅创始人付诚。


03

天上星星参北斗

在古代,一个人走在深夜里,能够为他指引方向的只有头上的星空。

2012年,在生死间徘徊、亟需找到下一个增长点的依迅,抬头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星空——“北斗”。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开始于1994年。从2000年至2003年间,中国发射了三颗卫星进行试验论证。


641 (5).png


载有北斗首颗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图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三颗小卫星很争气。


就像设计规划的那样,在它们的帮助下,北斗试验系统实现了区域性的定位导航功能。


试验系统的成功给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很大信心。由于在欧盟主导的伽利略定位计划中遭到了不公平对待,中国决定脱离伽利略计划,全力研制自主的卫星定位系统。


从2007年至2012年,中国共发射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划时代地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能力。


这标志着北斗二号系统的建设完成。


641 (6).png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布会。图源:北斗官网


为了验证北斗的稳定性,同时提供实际使用数据,从2012年起,国家开始有意识地推动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示范项目。


三类车辆被要求装载兼容北斗和GPS的双模导航系统。


它们分别是中石油旗下“宝石花”平台的石油运输车、民用的“两客一危”车辆、以及隶属于某政府部门的车辆。


当发展遇到瓶颈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拥抱新市场的幸运。对于依迅而言,北斗导航的应用是一个从零开始、潜力巨大的市场,迷茫中的依迅从国家战略的大方向上看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尽管依迅近十年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但无论是饥是饱,依迅始终没有离开导航应用的领域,来自GPS时代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北斗系统。


企业积累与国家需求一拍即合。


三大北斗示范项目,依迅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其中的一些产品直到8年之后的2020年依然在稳定发货。


04

星链上的城市


为手机换电池的手速要快。


这是21世纪初那几年,使用过手机的人养成的共同技能。


现在的年轻人显然不能理解,这样做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手机只要脱离电池几秒,系统的时间就会清零,再次开机后,机主便不得不麻烦地再次设置时间。


近几年的手机已经采取了电池一体的设计,更重要的是,空中的卫星可以随时随地为手机进行授时。


截止今年5月,已经有70%以上的智能手机接入了北斗服务。


北斗走入生活,是在无声无息中完成的。


641 (7).png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图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2008年,武汉人阮成发成为武汉市长。他是建国后武汉迎来的第二任本土市长。


阮市长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时代。由国家出台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开始,中国进入基建大潮。


武汉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基建是帮助她走向新一线城市的必经之路。


阮成发的时代的武汉,全市出现5500余个建设工地。阮市长也有了一个全国闻名的谐音外号——“满城挖”。


对于市民送给自己的外号,阮成发坦然地接受了,他说:“我不怕别人叫我‘满城挖’,不建设对不起这座城市。”


坦然接受了外号,并不等于忽视了基建带来的问题,既然城市建设不可避免,阮市长便开始从技术角度思考如何减少随之而来的污染。


从2015至2016年,在武汉市政府的推动下,全市的2932台渣土车“穿”上了依迅公司量身定制的智能定位系统。


这在全国还是首次。


641 (8).png


武汉全国首创的北斗智能监控平台。图源:人民网


如果渣土重量减少3%以上,传感器会自动向车上的车联网终端报警,同时打开装在车身上的3G摄像头,拍下沿途抛洒过程。这些影像将成为政府执法的重要依据。


有了这套系统,渣土车开到哪,停在哪,渣土倒在哪,一目了然。这不仅减少了渣土车的扬尘、抛洒,还让渣土车的交通事故下降了40%。


时间终会促成和解。


2019年秋天,我在武汉随口问道“最喜欢的市长是谁”,曾被市民堵在市委抗议的阮成发已经是一个常见的答案了。为渣土车装上智能管控系统也被推行到了全国其他大中城市。


北斗系统如同互联网一样,提供的是底层技术。有了底层技术,市场会迸发出怎样的想象力,这才是需要时间去慢慢开拓的。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运输医废车辆的智能监控系统,就是在渣土管控系统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北斗卫星为抗击疫情提供了保障。这样天地交互的场景,恐怕是20年前第一颗北斗试验卫星升空之时,专家都无法想象的。


641 (9).png


疫情期间武汉的医疗废物。图源:澎湃新闻


05

搞卫星不如搞房地产?


“北斗公司规模似乎都不大,还不如一个县里的房地产公司老板。”


《每日经济新闻》引述了一位北斗从业者的话。


这确实反映出一个尴尬的事实: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3450亿元,这个数字预计将在2020 年达到4000亿,但从事北斗应用开发的公司规模都不大。


目前,中国有36家从事北斗应用开发的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在接近4000亿的行业总产值里,上市公司占比不足8%。


只看在A股上市的29家“卫星导航概念股”,平均归母净利润不足A股整体平均值的5%。


利润低,产业集中度低,这是北斗应用领域当前的普遍业态。


一个产业,在4000亿规模的时候还没有形成激烈竞争,说明它将会发展得非常大。


由于行业发展不成熟,哪家公司先开发出了一个应用场景,就会成为这个垂直领域的绝对领导者。


依迅的产品,在驾驶员培训计时计程和运输车辆智能管控两大场景内,占据绝对市场优势。


641 (10).png


2014年珠海航展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图。图源:新华网


依迅科技副总经理李葛海认为,在当前阶段,“政府给资金、给政策,不如给场景”。


全社会,包括政府和普通民众,都可以积极在刚刚建成的北斗三号系统上发挥想象,提出需求,创造场景。每一个场景都有可能创造出千亿市值的公司。


2020年的高考中,北京卷的作文题以北斗为引,强调北斗导航系统中的55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卫星上天,应用落地。从事北斗应用开发的企业也如同天上的卫星一样,每一家企业都在创造一个更便捷的未来而努力。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类思维触及的距离,将是我们脚步最终可以达到的地方。

上一篇武汉北斗企业:这是对高科技产业和国家自信的一次极大提振 期待武汉能将北斗发展为优势产业

下一篇北斗三号成功组网 武汉北斗产业全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