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燃!北斗+物联网如何让工地进入“智慧”时代?

发布时间:2017-04-10     浏览量:

电线杆上长出了“眼睛”、“耳朵”和“鼻子”,看得到违规,听得到噪音,闻得到粉尘;混凝土底板不用人管,自己也能“量体温”;高支模全身遍布“末梢神经”,一有异常就发出警报;塔吊们挥舞着“长臂”,和谐地跳起群舞,再也不“打架”……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地安全事故频发、建筑质量、工地扬尘、噪声扰民等问题随之而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文明施工成为政府部门的监管“痛点”,“智慧工地”因此应运而生。

用智慧平台改变城市生活

建筑垃圾及时得到清理,工地信息实时得到掌握,轻点手机就知道项目进度……这是智慧工地平台建成后,当地市民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 

近年来,通过智慧工地平台推进各城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水平,实现工程管理的可感知、可透视、可量测。远程监控、在线办公、环保检测、智能建筑,这些技术被引入智慧工地中。

工程噪音、扬尘超标,工地安全需要把控,项目人员需要管理,极端气候提前预警、五方责任信息存档等等,这些与建筑工程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可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实现高效精细化管理和实时动态更新。

  “北斗+智慧工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施工企业、人员、项目、设备“四位一体”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整合工地信息化行业优质资源,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信息化监管手段,也为施工企业提供信息化管理支撑。

通过安装在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的各类感应装置,构建智能监控和防范体系,就能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

北斗高精度应用

基于北斗地基增强技术,提供厘米级、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数据,立体定位车辆位置。运用在地面沉降、施工人员的监管、基坑有滑移、施工车辆、工程机械安全控制应用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全方位对施工现场进行定位监管,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

物联网可视化监管

借助射频识别(RFID)、感应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并严格按照工程项目之前设置、规划好的协议将其中各项要素、物品进行通讯连接,最终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

促使设备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远程共享,利用互联网的海量数据进行项目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满足监管部门对所监管工地,企业对下属建筑工地的可视化远程监控。

工地云端数据共享

该平台汇集了建筑工地相关的各种信息:人员管理、设备监控数据、施工环境监测数据等信息,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和智能硬件等方式,为智慧工地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与应用服务。

智慧工地离不开“端+云+大数据”。所谓“端”是现场IT应用的最大特征,端有三类:PC、移动和智能硬件;而云是后台——项目管理协同平台;大数据是体现。因此,智慧工地具有共享建筑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能力,达到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谐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智能监控应用扩展

北斗+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实时图像点播、远程控制、图像存储和备份、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收。视频监控可以覆盖工地各个角落,做到监控无死角,最大限度地发挥视频监控的作用与应用能力,使得监控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化和使用率,提升施工现场安全防范工作的效率。

通过北斗+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真正的实现工地的信息化、全智能化。在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下,不断促使着工地现场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相互交替、相互管理,最终高效的满足与实现了工地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的绿色、智能、低碳、集约化的精细智慧管理模式。


上一篇一张网:以“北斗+大数据”打造智慧城管新模式

下一篇 2017驾考新规:“北斗+”之六大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