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传感器让智慧城市“开口说话”

发布时间:2016-12-23     浏览量:

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城市当中物物相连,每一个需要识别和管理的物体上,都需要安装与之对应的传感器。在城市发展中布置足够多的数据采集设备,即更多的传感器,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才能满足智能城市建设的需求。因此,传感器的升级换代成为了智慧城市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井盖缺失将即时报警

眼下,有很多驾驶员已经在挡风玻璃上安装一台行车记录仪,当车辆行驶时可以记录下前方的交通影响,让交通事故有据可依,可是绝大多数记录下的画面“沉睡”在卡片里,发生意外时才会取出。通过新型的智慧型行车记录仪,公交车、出租车司机乃至普通市民驾驶员,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智慧交通”建设者。

智慧型行车记录仪每隔20秒向监测中心发出信息,主要是交通信息、市政设施现状等,还有交通违法现象也可一路记录,比如违规变道、违规停车、抛物等,都能即时采集上传,出租车在全市各个路段开行,智能型行车记录仪安装其上,监控范围可以涉及到全市的各个角落,可以做到全覆盖记录。该行车记录仪还有报警功能,比如一旦发现马路上某个路段的窨井盖缺损,会在监测中心的显示器上有所显示,让工作人员立刻获取到信息并作出相应处理。

下一阶段将在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运输车、公用车等安装推广,为城市交通信息服务、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等部门提供决策支持。而且不必担心的是,所传送到平台的信息已经过“脱敏”处理,保护用户的隐私。

城市高架也会“说话”

正在建设高架桥梁安全运行大数据管理平台,打造会“说话”的城市高架。每当高架发生事故时,人们最为关心的除了人员伤亡情况外,还有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桥梁损伤程度如何?哪个部位最需要率先加固?在事故发生的当晚,无人能在第一时间给出量化答案。而在不久的将来,高架桥梁大数据管理平台让城市高架变身可以“说话”的智能结构,终结类似“大客车撞坏桥梁”的尴尬。

一旦发生事故,管理者在终端第一时间可以接收到数据,为事故处置、结构修复和交通的迅速恢复提供科学支撑。为此,专家将在高架部分路段安装传感器,着重监测高架通行车辆的载重和身份信息,以及城市高架装配式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监控高架结构寿命,进行风险预测,为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以及城市高架的养护维修提供量化、科学、直观的参考。

“互联网+北斗”大数据监管渣土车运输

渣土车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政府管理问题、社会问题及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仅靠治理单一方面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在“管理的完善、技术的投用、社会矛盾的缓和”三方面同时入手。

基于武汉市发展“互联网+”的整体战略,为彻底解决渣土车“超载、超限、超重”对于城市道路的破坏和文明城市的整体环境要求,由城管局牵头统筹协调交通大队、建委开展渣土车日常监管工作,在城管局设立渣土车监管指挥中心进行统筹调度。

由武汉依迅公司负责对全市范围内从事渣土运输的车辆进行全过程的“互联网+北斗”大数据平台搭建和后期的维护运营工作,并展开“互联网+”在城市综合治理方面的增值业务创新。

“互联网+北斗”城市渣土监管系统是一套以渣土车企业的监管为目标,以北斗车辆定位技术、渣土源头和过程监管为基础而建立的集渣土车监控、平台运营、企业管理、网络管理、统计分析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建设平台将渣土车的资质审批、渣土企业的资质审批、运输线路、工地等纳入系统监控,运用北斗物联网终端+物联网传感器,通过移动运营商通讯网络实时将车载各种传感器数据传送至监管服务平台服务器端,“互联网+北斗”城市渣土监管系统运用技术手段对这些渣土车运输过程实时大数据分析,为过程监控、监管、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政府执法效率和透明度。

“互联网+北斗”城市渣土监管系统

领先之处

“互联网+北斗”城市渣土监管系统不是一个简单常规的卫星定位平台,它集众家之长,全国首创了“云+端”模式的“互联网+北斗”大数据监管平台。

以每十秒钟的间隔时间实时的反映车辆从装载、行使、消纳的运输透明状态,从而保障“全密闭运输,总重量不超过35 吨”的监管红线全天候运行,在大幅度降低武汉市的路面破坏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城市环卫的路面清扫压力,实现“净地蓝天”,降低城市扬尘。

通过“互联网+北斗”的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全天候将可疑出土工地、可疑消纳点、违规车辆实时展现出来,确保城市执法高精准性、高时效性,彻底颠覆传统的大海捞针模式的“巡游式“执法模式。

上一篇升级版:互联网+北斗=智慧农业

下一篇武汉未来15年总体规划 明确五大目标